昭通日报记者:单虹 李丽娟/文 韩兴国/图校对:崔鹏。
乌东德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,以发电为主,兼顾防洪、航运。工程于2016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,2020年6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。
在坐拥得天独厚水能资源的同时,金沙江下游河谷狭窄、岸坡陡峻等复杂的自然条件,也让白鹤滩工程在地质、气候复杂恶劣程度和工程难度方面居世界前列。工程在建设中开展了多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,在高地震烈度区工程处理、设备选型突破、泵组安装探索、长隧洞复杂地质条件专题研究等诸多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突破,处于国际领先地位。水电站共安装12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,年均发电量389.1亿千瓦时,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186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39万吨。向家坝水电站距水富城区仅500米,是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,也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中唯一修建升船机的大坝,千吨级船舶过坝只需15分钟时间。工程全线采用隧洞输水方案建设,保持了原地貌、地表植被、水系的完好性,开展了水生生物保护,建设了鱼类增殖放流站并持续进行放流,实现了生态文明工程的目标。
牛栏江-滇池引水工程资料图牛栏江—滇池引水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,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,主要由德泽水库、干河泵站和输水线路组成。据统计,白鹤滩水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624亿千瓦时,一天的发电量就可以满足一座50万人口城市一年的生活用电。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、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朱劲宏主持新闻发布会朱劲宏:各位领导、各位嘉宾、新闻界的各位朋友、同志们,通过刚才的发布和解答,我们对昭通过去一年取得的显著成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对昭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思路、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,希望我们的各级媒体朋友宣传好、推荐好。
一是继续发挥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用。两会期间,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奔走现场、深挖亮点,传播昭通好声音,汇聚发展正能量,推送了系列凝心聚力、催人奋进的新闻报道,宣传了昭通赶超跨越、乘势而上的精神风貌。下面,我们把时间留给新闻界的朋友们,我和我的同事将回答大家的提问。内部动能向好,2022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3.8%,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.6%,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我们初步的计划,是在3年内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,5年内申报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同时把昭通古城打造成为昭通文化旅游的集散中心。第一,态势上是进,经济稳中有进。
加快建成合盛硅业80万吨水电硅、新安化工10万吨工业硅、旗滨光伏玻璃、杜氏集团凤彝硅产业园等龙头项目,积极引进硅精深加工下游企业,打造硅全产业链。建成投运昭通新机场,启动永善民用运输机场建设,扎实推进镇雄、巧家等8个通用机场前期工作。云南日报记者现场提问云南日报记者:近年来,昭通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,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992公里,下一步还要加快推进综合交通建设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主抓手,将60%以上的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,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,促进群众持续增收。
第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、征求意见,明确了昭通古城恢复保护的目标。三是实施水运工程三年行动计划。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人民日报、人民网、人民日报客户端、新华社、新华网,云南日报、云南网、云南日报客户端、云南广播电视台,昭通日报、昭通广播电视台、昭通新闻网、北纬29度、微昭通、红色扎西、昭通市政府网的记者、编辑。运营好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,启动大关天星、永善细沙2个焚烧发电项目。
建成11个绿美乡镇、6个省级绿美村庄,完成绿美农村公路建设715公里、水富港绿化9000平方米、绿美校园建设61所、绿美园区建设7458平方米等,绿化美化成效明显。3月17日召开了全市绿美行动启动会议,市四套班子,市直各部门,各县(市、区)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。
明确时间表、任务图、责任人,挂图作战、压实责任,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。渝昆高铁全线开工,新机场全面启动建设。
以70万吨水电铝项目为依托,引进一批下游加工企业,推动铝水就地转化,形成电解铝—铝合金—铝精深加工—终端部件产业链,打造高端铝产业集群,力争今年产值达150亿元,到2025年达240亿元。第四,气势上是拼,体现敢打善拼。做实内昆铁路水富经昭通、六盘水、宣威段提速改造工程,东巧、沿金沙江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。首先有请市委副书记、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先生作新闻发布。请问公安机关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?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?市人民政府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杨建军答记者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 杨建军:感谢记者的提问。进的态势体现在变中求进,产业投资增长37.2%、占比达到33.1%。
二是实施铁路工程三年行动计划。请问三个千亿元产业分别是哪些?如何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?市委副书记、市人民政府市长杨承新答记者问市委副书记、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承新: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关心关注。
第三是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组建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。二是我们抓实主责主业,社会治安打击质效深层优化。
一是动能之变,投资结构从重基础向重产业转变,随着产业持续发展壮大,将壮大高质量发展的筋骨支撑。我们有信心、有决心、有恒心,抓出成效、抓出特色、抓出优势,全力推动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第五,位势上是变,积极主动求变。二是对2.3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的文物、古迹进行普查、登记、申报、修缮。进入十四五以来,这几家中央单位依然保持对昭通的帮扶,在市政府的统筹下,2023年将聚焦昭通乡村振兴中的教育帮扶,紧贴昭通实际引入资金、引入资源,合力建设一批亮点突出的基础教育设施,继续帮助、支持昭通。(四)始终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工作目标。
当前,中央、省、市都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,这对我们昭通的交通发展将会迎来更大的机遇。我们将坚定不移、持之以恒抓落实,确保落地见效。
今年,我们提出要办好10件惠民实事,每一件都反映了群众的期望和心声。2023年,我们将重点从7个方面抓好综合交通建设,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。
三是体现拼的魄力,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。干中求进,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.7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.8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3%。
即:着力重点领域,扎实开展10个专项行动。四是加快9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,总装机1570万千瓦全市综合交通实现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巨大转变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昭通古城恢复保护工作,大家也都知道昭通古城历史文化厚重,人文资源丰富,地方特色突出,人文古迹众多,所以我们通过邀请市内、市外、省内、省外的专家对昭通古城进行了调研和论证,专家们一致认为昭通古城的肌理和文化保留完整,是一座活着的古城,价值很高。
第三组:我们出台脱贫人口持续增收20条措施,全市人均纯收入7000元以下对象全面消除,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.7%,远高于农村居民7%的增幅,切实巩固了脱贫成果。建成11个绿美乡镇、6个省级绿美村庄,完成绿美农村公路建设715公里、水富港绿化9000平方米、绿美校园建设61所、绿美园区建设7458平方米等,绿化美化成效明显。
随着疫情转段,旅游、消费等呈现强劲复苏态势,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。发挥镇雄磷矿储量将近全国51.48%的独特优势,抢抓动力电池作为当前全球最热门的产业发展赛道机遇,以资源换产业,以资源换市场,以资源换技术,打造昭通竞争新优势。
八是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目标,今年要启动历史文化街区建设。一是我们聚焦风险防范,平安建设整体效能不断加强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